1980年代,意大利的波代诺内出现了诸多精神病人的合作社,旨在推广人道主义思想,并增强公民的社会凝聚力。其中以农塞罗合作社最为引人注目,管理者的口头禅是“很有希望。”
《是的,我们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合作社里精神病人奋发自强,寻找个人价值的动人故事。男主角充分发扬“容人之短,用人之长”的用人之道,用心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过于谨慎处事的就让他管账务,脑洞清奇的就让他拼接地板,会装逼的就让他当名誉社长。最终他们镶嵌的不规则地板造型赢得了市场的认可,逐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医生、家人及社会的尊重。
合作社的主心骨是一个米兰商人,因为偏激的左派观点被失业的尼洛。他坚定地相信每一个精神病人都有不容践踏的尊严和独一无二的价值,相信每个人都应该被友善相待,相信渴求自由梦想的信念能战胜社会的偏见。
尼洛一再降低精神病人的药物剂量,即使精神病人被刺激而出现各种复杂的交流障碍,他都不以为意:“疯子又怎么样!现在这个世界上有谁不疯呢?”他相信,有血有肉的精神病人也可以怀揣着梦想
精神病人,这样一群特殊的人,当我们中的大多数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时,他们却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执着与天赋。然而他们的价值却是片面的,他们仍然是被局限在精神病院,或是合作组织里的, 只有完成在工作后,他们的价值才是被“承认”的。无论他们多么努力去证明自己,多么渴望融入这个社会。
影片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功,让大家捧腹大笑,确实开心,每到精彩处电影院不乏掌声阵阵。很感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知道至少还有这样一些人能够真心关爱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为他们奔走努力。然而就影片的意义上来讲,仅仅是体现并且呼唤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却是有点单薄。
精神病题材可以拍的很精彩,飞跃疯人院就很不错。精神病题材也可以拍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这不仅仅是一群和我们平等的人,也是一群有着我们身上所没有的品质天赋的人。影片中的一句话很有意思:“疯子又怎么样!现在这个世界上有谁不疯呢?”哈哈~~
一看到电影的名字就知道本片非常主流,和【汶川不相信眼泪】有相同的血脉
即便知道顶着主流的光环,心也会为此颤动,我还真是善良啊~
男主角带领着一批从福利工作跳转到盈利工作的精神病患者
改变命运、不想吃药、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各自怀揣着梦想扎进商海
在工作中发现他们各有各的长处,居然都很幸运地被主角发现了——
过于谨慎处事的就让他管账务,会装逼的就让他当名誉主席
最终他们渴求梦想的信念战胜了偏见
赢得了医生、家人及社会的尊重
电影终究是电影,那是现实无法达到的彼岸
就像处男经常在梦里拥抱窈窕淑女
美好的理想状态,宛如【救死扶伤】的铭言
这个缺少伯乐的时代,好马总是被淹没在一群宝马中
是谁曾经说过:“原谅我的无知,就像原谅你们的领导那样。”
社会中最冷漠的伤害应该是不被期待吧,而接受这种不被期待该是最无奈的悲哀。就好像《是的,我们行!》中,终日用不被期待产出效益的劳动换取政府最低福利的人们。
“-政府让我们贴邮票因为我们有精神病。”
“-即使是这样接到的工作也必须做好。”
“-好坏都会付工资的。”
正是这群几乎被社会放弃、与世隔绝、每天被镇静剂搞的昏昏欲睡、集居在180合作社的精神病人们,在Nello的带领下即将迎来一个开创性的人生。
Nello是一个在工会里混不下去的人,被派到了一个精神病人合作社做管理人员
有一位朋友说,“电影节现场”的影片评论很难写,因为那太容易受到小环境的影响,身边人的反映、周围的骚动,这种干扰是确实存在的。比如你会遇见大声叫好、带头鼓掌的“影托”,你要区分礼节性的鼓掌和真正的起立鼓掌,这一切往往会左右到你对一部电影的判断。以上情况发生在了《是的,我们行!》身上,说实话竞赛片早已放映了大半,如此频繁、热烈的自发掌声还是前所未有。另外,其他因素的干扰也基本能被排除,毕竟上海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从来没有被记者、影迷、影评人或是行家们重视过。
一看《是的,我们行!》的弱势群体题材,很多人就知道跟社会关注、人性关怀的主题有关。有人对此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只要摆出这样的姿态就是投机,永远要有立场问题,高下立判。正如黑泽明作品也被三岛由纪夫嗤笑为“中学生思想水平的人道主义”,但那只会是一些闲言闲语。真理和经典的定义是属于时间,而不是权威。
有时候我也埋怨自己在写的时候下意识地排斥喜剧片,正如戛纳等电影节一直在做的。原因简单点说来就是喜剧片不严肃、不深刻,过于相信人性的美好
“是的,我们行!”穿着人性外衣的政治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88m1.com/k8/jingdian-11355.html